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我確信不是為了享樂而來

和信醫院要它的醫師個個不貪財、不求名,基本上是「有違人性的」。很顯然地,黃達夫院長想要挑選的是一群有不同人生觀的醫護人員,但是大多數人的人生觀都不是那麼堅定的,它是流動的,它是有一點見異思遷的。也正因如此,「黃達夫精神」無可避免的會和和信醫院醫師的實際想法,形成一種微妙的緊張關係。

鄭春鴻


思想富饒禪意的西方當代哲學家維根斯坦 ( 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 )曾經說︰「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會在這兒,但是我確信不是為了享樂而來。」 ( I don't know why we are here, but I'm pretty sure that it is not in order to enjoy ourselves. )
在和信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在台灣的醫界一直被視為一個孤絕的族群,他們有不一樣的想法;他們做不一樣的事情;他們對臺灣的未來有跟一般人不一樣的願景。或許您問起在和信醫院工作的每一位醫護人員,「你們為什麼在這裏工作呢?」你所得到的答案都不太一樣,但是在他們內心裏非常明確地了解,「我確信不是為了享樂而來」。
和信醫院堅持的理念是『選邊站』的問題
曾經一開始就加入和信醫院行列,目前擔任萬芳醫院放射診療科主任的陳榮邦醫師說︰「和信醫院在台灣是『特立』(unique) 的,他提供了全人的照顧,尤其是在癌症方面,提供了最適切的服務,它的地位是無法被取代的。不只要做到治療 (cure),而且要做到照護 (care),這在台灣的醫療環境是很難做到的。相對於和信醫院,台灣以營利為目標的其它醫院,任何一家診所都有可能取代另外一家診所;大型醫院吃掉小型醫院,他們拼的不是服務,而是門診的量。」
他說︰「和信醫院,或者說是黃達夫教授,十幾年來所堅持的理念,在醫界的人看來,可以說是『選邊站』的問題。認同的人,會覺得這是醫界的孤臣、社會的清流,百年難得一見;不認同的人,會認為是唱高調、打高空。」
卓越是經由訓練與習慣化得來的
「從和信醫院的廁所、走廊、候診室、一直到診間、中庭等等公共領域,完全看不到一個標語,這在全國的醫院裡,可以說是僅見的。」在這裡,台灣企業時興的所謂「十大準則」、「五大目標」,ISO認證,全都都看不到。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384-322 BC ) 說︰「卓越是經由訓練與習慣化得來的。我們並不因為具備美德與優越而舉止得宜,反而是因為我們舉止合宜而具備這些。我們重複的所作所為就代表我們自己。那麼,卓越,就不是一種舉止而是一種習慣了。」 (Excellence is an art won by training and habituation. We do not act rightly because we have virtue or excellence, but rather we have those because we have acted rightly. 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Excellence, then,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
陳榮邦主任說,和信醫院就是不一樣,以等電梯為例,電梯門開了,外面的人會等裏面的人先出來,彼此都會禮讓。這種優雅的感覺,在其他醫院是看不到的。
工作細節應該自己要靈活運用
「和信醫院重視的是內化的力量,因此,黃達夫院長要求跟他做事的人,只要不忘記堅持和信醫院的精神、理念、原則,然後確實地討論呈現出來的結果。那麼,其他的工作細節應該自己要靈活運用、創新改造。」陳榮邦主任說︰「我並不是說這些標舉具體目標的標語不重要,它對某一個層級的人也許很重要;但是醫院是一個處處需要關心人的地方,而關心別人的方法和項目,實在很難用制度來規範出來。」和信醫院在十幾年前剛創立的時候,就已經把目標訂得清清楚楚了。最難得的是領導人對於這些終極目標抓得很緊,夠勇氣、夠堅持,因此也就為台灣的醫界樹立起鮮明的標竿。

當我遇到困難,就想到教授
「我現在所領導的一個放射治療科,大約有五、六十人。他們來自不同的醫學院和醫院,承襲的許多不一樣的工作習慣,因此我總覺得大家需要有一個標準的工作守則。」他說︰「每次當我遇到困難,開始想要為大家寫一些標準的作業流程,就想到教授,就覺得怎麼訂都不太好,因為規矩定了下來,大家只懂得遵守規矩,就懶得再去開創新的想法與做法了。」
和信的努力出大門就被太陽蒸發了?
十幾年來,和信醫院訓練出來的醫事人員,換工作到其它醫院服務的也有一些。他們可不可能把和信醫院的精神理念帶到他們前往新醫院來執行呢?到目前為止,可以說是幾乎不可能。因為台灣其他的醫院,都會有業績的壓力、同儕競爭的壓力、以及成本效益的壓力等等。有了這些壓力,和信醫院的精神和理想,就找不到生根發芽的地方了。
「但是我不認為因為這樣,和信醫院的努力一出了大門就被太陽蒸發了。」陳榮邦主任指出︰「至少我覺得在和信醫院我所領悟到的一些價值,日後當我在跟我的新的工作夥伴做意見溝通的時候,不自覺地就會將這些觀念帶出來,並且希望影響別人。」
強調團隊的價值不製造明星
「在和信醫院,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用『心』看病。」他說,和信醫院裡,沒有五花八門的次專科,醫師們不會掛牌明確地告訴病人說「我會看這一個器官」,「我會看那個器官」。和信醫院的醫師強調是他們「用心」地去看你的病。
他表示,和信醫院的特色是強調團隊的價值,因此,到這裏服務的人,第一件事就要體悟到自己是團隊的一份子,和信醫院是不製造明星的。如果你的性格滿重視名位的,到這裏工作就不那麼適合了。
「我認為黃達夫院長這樣的堅持是對的,因為癌症醫院確實是需要團隊醫療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保障病人最高的權益。」
應該從病人的身上發現成就感
不過團隊醫療的領導、力量的整合,卻不是那麼容易達成的。團隊的份子,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以團隊榮譽做為自己的榮譽呢?抑或是在內心深處,仍然期盼自己可以出頭,在眾人面前閃閃發亮呢?這樣的人性弱點,或稱為成就感的需求,當然也是不容忽視的。
黃院長希望醫護人員以及醫院的行政人員,不要從績效或是獎金來獲得成就感;都應該從病人的身上發現成就感,這樣的要求,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我看來是非常難的,好像是一種修行。」陳榮邦主任說。績效制度用在任何企業上是,似乎有其正當性和必要性;用在醫院的經營上,是不是就一定「大惡不赦」?
應該滿足大部分「假性病人」的需求嗎?
陳榮邦主任認為,民眾的需求,是造醫師績效制度的基本原因。臺灣的民眾就是這麼愛看病,稍有微恙就不憚其煩地跑醫院,非得醫師開一些「安慰藥」讓他帶回去,否則就不能安心。醫院不過是順理成章地滿足民眾的需求。
問題就出在醫院是不是應該這麼順理成章地「滿足」大部分「假性病人」的需求,才算不辜負保險人的期望呢?抑或是應該在診間進行衛教,告訴病人哪些症狀是不需要看醫生的,是不需要吃藥的,下次應該怎樣自我處理,以此「自斷商機」,才符合正義原則呢?
政府有義務引導健保制度走向合理化
任何企業,都可以站在顧客至上的立場,顧客想要什麼,就應該滿足顧客的需求。我們的健保經費的支出,大部分來自一群愛看病的被保險人,是不是就應該設計一套充分滿足大家上醫院的健保制度呢?
首先,從健保的經費結構上來看,一般保險人所負擔的保費,只占全部保費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三分之二,分別來自雇主和國家。因此我們可以說,民眾愛看病愛吃藥的癖好,沒有充分的理由完全主導健保制度的方向;政府的決策有義務引導我們的健保制度,走向更健康的道路。政府不應該把健保制度當作討好選民的工具,不敢去教育民眾,縱容民眾貪小便宜任意浪費健保資源;做不正當的醫療消費。
其次,站在醫師的角度來看,教育病人善用健保資源,不要亂看病,不要亂吃藥,不但利人也是利己。在一個健全的健保制度之下做醫師,才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專業,保障穩定的收入。而在一個壞的制度之下,抄短線能撈就撈,撈到池魚枯竭,健保倒閉,誰又能夠真正得到好處呢?
全民健康教育成功才有好的健保制度
陳榮邦主任認為,「全民的健康教育」才是健全的健保制度最大的保障。
「我們應該從小就教導我們的孩子,怎樣去過一個健康生活;深入的去瞭解人的身體;投入經費和智慧,教育民眾各種疾病是怎麼樣來的?什麼才是最合理、最無害的治療?當民眾知道『亂看病』是對自己身體的傷害時,健保浪費才能慢慢地減少。」陳榮邦主任說︰「這樣的理想什麼時候才能達成呢?或許要等到下一個世代吧!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必須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否則民眾將永遠只能忍受表面上看病方便,其實是低品質的醫療。」他很無奈的表示,這或許是人性的弱點所帶來的「必要之惡」。
上和信醫院對我來說就像上教堂一樣
民眾有權利對自己的身體表現隨時保持警覺,要叫一位醫師告訴病人說,不要對自己的身體過慮,這可以是一堂課的內容,絕對不可能一言道盡的,或許必須有一個十分悠閒的鄉村醫師才能做到吧!同樣的,也唯有這樣的鄉村醫師才能真正得到病人的愛戴,享受病人的精神回饋。
「上和信醫院對我來說就像上教堂一樣,黃達夫教授在這一所醫院所標舉的一切都是高標準的。」很多人都擔心,當宋瑞樓教授和黃達夫教授退休的時候,和信醫院是否能夠和現在一樣,堅守非營利為原則,仍然以病人的福祉和利益為依歸呢?陳榮邦主任也有同樣的憂慮︰「要讓和信醫院的精神長存的條件下,並且永續經營,從目前台灣的大眾價值觀來看,是非常不容易的的。除非擁護和信醫院精神的醫師與病人越來越多,多到能夠影響大眾視聽,變成一個社會必須保護的資產。」也就是「黃達夫精神基本教義派」要越來越多,形成力量,創造價值。
如果和信醫院有自己的醫學院...
陳榮邦主任認為,如果和信醫院有自己的醫學院,這個理想的達成就更有可能了。黃達夫院長對於年輕醫師關愛,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對年輕人的影響力也經常是巨大的。和信醫院若有自己培育出來的子弟兵,才能武裝悍衛和信精神的力量。
和信醫院要它的醫師個個不貪財、不求名,基本上是「有違人性的」,很顯然地,黃達夫院長想要挑選的是一群有不同人生觀的醫護人員,但是大多數人的人生觀都不是那麼堅定的,它是流動的,它是有一點見異思遷的。也正因如此,「黃達夫精神」無可避免的會和和信醫院醫師的實際想法,形成一種微妙的緊張關係。這種緊張時強時弱,醫師的工作壓力大的時侯,它就強;病人對醫師的精神回饋多的時候,它就弱;醫師去參加同窗會的時候,看別的同學都已經升主任、賺了很多錢,它就強;自己發表的研究報告比別的醫院好的時候,它就弱。十分
崇高的理想需要傳承,滿腔的熱血需要聽眾
「如果和信醫院有自己的醫學院,對於消除這樣的緊張關係,應該有一定的幫助。」陳榮邦主任好有一比,他說:「和信醫院醫師的關係,就像夫婦,結婚太久,難免會有彈性疲乏,這時候如果生下幾個小孩,父母親就會把他們的關心焦點移到小孩子身上。很多和信醫院醫師,一定有滿腔的熱血想要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告訴下一代,崇高的理想需要傳承,滿腔的熱血需要聽眾。」現在雖然有很多的醫學院學生到和信醫院來實習和見習,但是他們待在醫院裏時間都不長,並且忙於吸收專業知識,對於和信精神的領悟,或許只能驚鴻一瞥,日子匆匆而過,他們就必須又回到社會的大染缸裏,沒有時間讓他們反覆地去思考和信的價值是否可以成為他們終生奉行的理念。
追求孤絕而美麗的人生
相對於通俗的價值觀,和信醫院要求醫護人員所追求的那一種孤絕而美麗的人生,其背後往往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煎熬、掙扎、跌宕和壓力。有道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他們選擇這樣的人生,一開始可能受到宋瑞樓教授及黃達夫教授的啟發,而一旦走入這樣的人生,進入「修行」階段,就會發現許多的苦處。要平撫這些苦處,必須經過一個非常深沈的內化過程,這個時候誰也幫不上,必須經由自己不斷地觀察、體會並且要說服自己。這時候如果讓他們有機會帶著學生實習,從教與學的過程中,體會出和信醫院這樣的理念的神聖性,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信念更加堅定;一方面這時候講出來的話特別感人,當更能帶出一群後起之秀。
台灣需要有一點憤世疾俗的醫師
「未來的和信醫學院,招生人數可以不必太多,但是這些菁英,在有計劃的培養之下,將成為未來台灣醫界的領路人,台灣健保制度的領航員。」陳榮邦主任說︰「臺灣已經不需有更多一般的醫師了,台灣需要的是有反省能力、有使命感、有道德勇氣、有一點憤世疾俗的醫師,和信醫院可以訓練出來這樣的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