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SARS時代的醫療座談會(3)
第二議題︰健保制度
主持人 / 陳榮基院長 ( 三峽恩主公醫院院長 )︰
後送支援醫院的規劃進退失據
SARS剛剛在台灣爆發的時候,本來應該由衛生署及疾病管制局負責疫情控制的指揮工作,但是衛生署「叫不動」各級醫院,包括它下屬的署立醫院。後來又有人很聰明想到健保局,但是健保局雖然有籌碼牽制各級醫院,可是在名義上卻沒有指揮權。
此時,健保局規劃的「分級轉診制度」,從它召開說明會中可以看得出來,健保局的官員對於整體狀況並沒有很好的掌握。比如說,在規劃下新莊市的診所收到SARS病人轉診的對象並不是署立台北醫院,或許做規劃的人連署立台北醫院位於新莊都不知道。
SARS事件之所以越演越烈,最主要的是後送醫院沒有完整的規劃。台大醫院之所以會「淪陷」,正是因為他們接受的SARS病人人數已經超過他們能可以負荷的能力,可是他們並沒有後送醫院來支援。
引言人(一)黃富源 教授(行政院SARS疫情防治及紓困委員會顧問)︰
「醫師績效分紅制度」是最關鍵的問題
剛剛我拜讀了黃達夫院長的大文 <是導正錯誤醫院經營理念的時候了> ,非常佩服。黃院長特別關心醫療品質的問題,並且認為「醫院在民智未開與健保制度的錯誤之下追求利潤,醫藥品質淪為空談」。
的確,SARS事件暴露了台灣醫院以賺錢為目的的真相,因SARS事件所爆發的問題,都與醫院實施「醫師績效分紅制度」有關。門診量大、看病草率、醫護人員不足都是醫院為了創造利潤、減少成本所延伸出來的問題。「醫師績效分紅制度」一天不破除,SARS再來,同樣的問題還是會冒出來。
民眾究竟願意花了多少錢在醫療上?
事情總有一體兩面,當我們罵醫院和 醫師以賺錢為目的時,我們也必須要問問我們的社會,在健康權、就醫權高漲的臺灣,民眾究竟願意花了多少錢在醫療上?台灣民眾付出的健保費是全世界排名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一提到要調漲健保費就全民沸騰,走上街頭,政治力毫無理性地全面干預健保制度的運作。以下從SARS後的省思,以及改進的措施提出我的看法︰
感染科醫師,只有苦勞,沒有任何「績效」
醫院門診量太大,候診病人太多,相互感染機會增加:醫師看病時間太短,無法用心問診、觸診,而須靠各種檢驗來做診斷,而做檢查容易使同仁遭受感染。
住院照護不足:為了績效,大量收住病人,但又無時間照顧,同樣地做一大堆檢查來幫忙,並委由年輕醫師全程照顧,造成病人間的感染與年輕醫師的受感染。
感染科醫師的缺乏:健保論件計酬,有動手做檢查,就有給付,造成心臟科,腎臟科、消化科的給付比動腦筋的感染科及少有檢查的兒科醫師給付來得高。而負責院內感控的感染科醫師,只有苦勞,沒有任何績效,導致感控醫師的缺乏,無法遏阻院內感染的發生。
提供八項改進措施
我提供改進的措施如下:
1. IC卡儘快實施,可改進一卡走天下的壞習慣。
2. 修訂醫院總額門、住診比例。
3. 推動轉診,落實分級醫療。健保局執行中的「家庭 醫師整合性照護制度試辦計劃」已有21個社區醫療群組申請,參加試辦的民眾經轉診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檢查、檢驗,可免檢(驗)部份負擔。未來可考量再增強誘因,例如:民眾如果平常固定到其選擇的家庭 醫師處就醫,一旦有需要,經家庭 醫師轉診到醫院,部份負擔仍比照基層計收。
4. 修訂醫院門診合理量:初診、轉診應合理調高診察費,單純開藥的醫師費應降低,不同層級的醫師費亦應有區分。
5. 合理調整住院診察支付:逐步合理調整住院照護費用,如病房費、增訂住院護理費、住院診察費,使醫院朝向以重症醫療為主之方向發展。
6. 重視醫院感控品質:依指標之達成績效支付費用,或由每人每日住院費多給付3~4元給感染科醫師,以提高感染科醫師的待遇,成本效益應是正面的。
7. 擴大健保「論質計酬」的實施面向:從現行只適用於個別疾病,擴大到醫療院所整體品質表現。未來醫療院所如出現院內感染,或其他攸關品質之重大事件,相關醫療服務的點值可考量折付。
8. 177發燒諮詢專線,轉型為民眾健康諮詢的專線,健保給予諮詢醫師給付,對社會及民眾都有幫助。也可降低醫師叫病人來掛號看病的機會,減少健保不必要的浪費。
SARS造成國家、社會、醫院及民眾的損失,趁大家記憶猶新,傷痛仍在之時,改革健保制度,此時正是契機。
開業醫師在SARS期間表現很不好
引言人(二) / 郭明裕 醫師 (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常務理事 )︰
我必須承認開業醫師在這次的SARS期間表現得實在很不好,有些地方診所竟然都把門關起來,不接受病人,這是很不道德,而且違反醫學倫理的行為。我很早就曾經說過,台灣的開業醫師幾乎有百分之八十是不及格的。
我的長兄在美國開業行醫已經二十六年了,他告訴我,美國的開業醫師水準都很高,除了必須通過專科醫師的考試與訓練之後,才能出來開業;另外,要在一個地方執業,必須經過當地社區委員會的同意。以我的長兄為例,他服務的社區開業醫師在每個禮拜三下午會有一個研討會,做為在職教育。我哥哥從美國回來,發現他一個在台灣作開業醫師的朋友,一個早上朋友看了九十七個病人,打了九十五次抗生素針劑。我哥哥非常驚訝,他說在美國,像這樣的病,他們從來不會開抗生素。
台灣醫學中心看病「三長兩短」
現在的年輕醫師似乎對錢看的比較重,曾經有長庚醫院的教授級醫師告訴我,如果要他們把把住院醫師教更好,長庚醫院的門診量要減少一半,他們在病房照顧的病人量,也要為減少一半。台灣醫學中心醫療品質缺失中,最常被人提到的有看病「三長兩短」,包括1.掛號排隊時間長 2.等候看病時間長 3.領藥檢查時間長 4.看病問診時間短 5.解釋病情時間短。
住院醫師訓練也有「三短」
健保經過8年不垂直轉診與沒有建立家庭 醫師制度後,現在更造成醫學中心像菜市場一樣,主治醫師忙於門診。又多了住院醫師訓練「三短」的缺失,包括1.教學短 2.研究短 3.閱讀短。
前者的「三長兩短」雖傷害了病人的就醫權,但後者的「三短」更創造了一大堆菜鳥醫師,為往後大醫院的主治醫師與開業醫師埋下不定時炸彈,醫療品質令人擔心。
醫療品質的低落與醫療制度的雜亂
本人近三年在三個醫學中心從事義務教學工作,曾被多位研究員問到如何提升醫學實力。經過與多位主任與 教授好友交換意見後,所得到的共識有兩項,包括1.減少住院醫師一半的工作量 2.實施轉診,減少主治醫師一半的門診量。而要達成此一理想,健保局應把醫學中心一半以上的門診收入移到住院給付上面,並實施垂直轉診建立家庭 醫師制度。
SARS侵襲後,我們除了發現台灣感染科醫師水準低落外,更不能接受橫向與反向亂轉病人的現象,造成後來多家大型醫學中心不知病人來自和平、仁濟而同時中煞。SARS流行期間,曾看到感染科主任通報沒有發燒的病人。也看到車禍死亡病人通報為SARS病人,只因量到發燒。更看到SARS病人快死亡,才橫向轉至同級另一醫院;凸顯出目前台灣醫療品質的低落與醫療制度的雜亂現況。
轉診制度有益於台灣醫療品質的提升
有一位報紙記者曾在看過我的文章後,反問我:「如果實施轉診與家庭 醫師制度,在美國那種地大物博的國度,人民或許比較能接受,但台灣城鄉如此之近,加上交通便利,老百姓都會傾向方便與找大牌醫師,而反對轉診與家庭 醫師制。」
但我的想法卻不一樣,例如當年要實施騎機車戴安全帽時,也有很多老百姓反對,理由是很熱與視線不良。但在1997年6月1日 強制執行後的一年後,我們卻發現不戴安全帽的人變少了,機車意外死亡與腦傷害比率也少了9.87%,死亡率由1996年的每十萬人63人下降至1997年的每十萬人57人,重傷比例更減少1/3。反應了民主時代中「不為也」才是政策錯誤的元凶。
況且我們堅持轉診的正面理由與歐美實例,能說服人民支持這項轉診制度將有益於台灣醫療品質的提升。如果秋冬SARS重返,我們更有理由說服人民支持這一制度,以減少橫向亂轉中煞與醫護人員大量死亡的威脅。
垂直轉診制度才能抑制SARS亂竄
從這一次台灣醫護人員感染SARS比例高達32%的可怕,以及12%的死亡率。我們有理由要求提高醫護人員防護能力以及減少中煞比例。最好的方法即是把SARS剛發燒時仍沒有傳染力階段的病人,先在基層量體溫篩選一下,減輕醫學中心急診的負荷量。
這也說明了垂直轉診制度才能抑制SARS亂竄,以及防止大醫院其他病人無辜受SARS感染的機率,相對的也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犧牲。
民眾應支持轉診制度與保費匯率合理化
至於多年來醫療專家提出的提高健保保費匯率,用來修正目前僅佔GDP4.25%的偏低現象,調高至GDP4.55%後,初期一個月也只提高50元左右。相較於SARS流行期老百姓瘋狂花250元買一個N95口罩的慌張,我們是不是應冷靜想想,花50元能提升醫療品質不是很值得嗎?當SARS來臨時,我們更能體會250元仍買不回生命安全,那麼何不支持轉診制度與保費匯率合理化呢?不但可以提高醫療品質,也可以降低SARS中煞比例,更可以減少龐大的經濟損失。
曾幾何時大家不是在罵健保調漲乃是圖利醫院,但我們有沒有理性去思考,當醫療體制崩潰在SARS侵襲時,才想到對殉職醫護人員獻花、歌頌是不是為時太晚了!好的制度是要大家拋棄私心共同來建立的,但下定決心排除少數反對,則是民主時代你我要具有的勇氣與遠見的,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